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断深化:5000多年前,人们相信疾病和健康是上帝的惩罚或者是魔鬼的入侵,这被称作“神道医学”——按此理论,人类自身完全处于被动状态;2500年前,经验实证医学出现了,疾病和健康被认为是失衡和平衡的结果——此时,人类开始有了部分主动权;300多年前,自然科学的发展导致生物医学模式的产生,解决了经验实证医学几千年未能解决的传染病控制和营养不良问题,人类变得更加主动;30多年前,发达国家在解决温饱问题30年后,发现当时的疾病已经不完全由生物因素引起,心理、社会、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也十分重要,于是提出了“生物—心理—社会—环境”的大健康模式——人类在健康问题上的主动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。由于当时的中国尚未解决温饱问题,而且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不允许大张旗鼓地讨论心理、社会、环境因素问题,所以“大健康模式”理念迟迟未被引进中国。现在,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,在发达地区,人们吃饱、吃好后出现的健康问题开始大量涌现,不解决不行了。
如果说“神道医学模式”代表的是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刚刚起步,“经验实证医学模式”代表了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第一次质的飞跃,“生物医学模式”代表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第二次质的飞跃,那么,“生物—心理—社会—环境”的大健康模式则代表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第三次质的飞跃。
在我国还有很多传染病,所以我们讨论“大健康模式”不是要抛弃经验医学模式和生物医学模式,而是要考虑心理、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。今天我们面对的健康问题,光靠经验医学和生物医学的思维是不够的,要扩展到包括经验医学、生物医学在内的“生物—心理—社会—环境”大健康模式。